关于组织开展2025年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学能力比赛的通知(教务通知〔2025〕第14号)
 
发布时间: 2025-02-27 浏览次数: 12

各院(部):

为贯彻《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等文件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优化“对接岗位、融入四新”教学内容、强化“师德卓越、技艺精湛”教师团队、创新“数字驱动、学做一体”教学方法、改革“学生主体、教学相益”评价体系,打造“有用、有能、有趣、有效”四有课堂,根据教育部、江苏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现决定举办2025年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学能力比赛,具体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和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以及《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等部署,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研”,建立健全学校教学能力比赛机制;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三全育人”体系建设,探索“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推动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省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及核心课程标准落地,落实课程思政要求,持续深化“三教改革”,推进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推进学校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促进“能说会做善导”的“双师型”教师成长,不断提高教师的师德践行能力、专业教学能力、数字素养水平、综合育人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

二、比赛要求

重点考察教师针对某门课程中部分教学内容完成教学设计、实施课堂教学、达成课程目标、进行反思改进的能力,参赛材料包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案、教学实施报告和教材选用程序说明等文档资料,以及课堂教学实录等资料。

1.教学内容。根据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和相关文件要求,对接职业标准(规范)、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等,契合层次定位,优化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公共基础课程内容体现思想性、科学性、基础性、职业性、时代性,体现学科知识与行业(或职业)应用场景的融合。专业课程内容对接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体现专业升级和数字化转型、绿色化改造,鼓励按照生产实际和岗位需求设计模块化课程。结合教学实际融入科学精神、工程思维、创新意识和数字素养,注重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培育。

2.教学设计。依据国家教学标准、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方

案和课程标准,针对参赛教学内容,进行学情分析,确定教学目标,制定教学策略,优化教学过程。针对不同生源分类施教、因材施教。合理运用平台、技术、方法和资源等组织课堂教学。提高课程思政内涵融入课堂教学的水平,杜绝各种形式主义。公共基础课根据学科特点选用恰当的教法学法;专业课程鼓励实施项目式、任务式、案例式、情境化教学,强化工学结合、理实一体、手脑并用。

3.教学实施。落实育人为本,重视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综合素养的培育;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学,开展师生、生生有效互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合理运用教学资源、教学方法,推动深度学习,提高学生基于任务(项目)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收集教学过程真实数据,并根据反映出的问题适时调整教学策略。专业课程倡导引入典型生产案例;实习实训应落实《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岗位实习标准、实训教学条件建设标准等,教师规范操作、有效示教。按照《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要求规范选用教材,鼓励使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和数字教材。

4.教学评价。聚焦教学目标达成,关注学生全面成长,重点考核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鼓励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学习行为的精准分析,个性化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学习成效。

5.教学反思。深度思考在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过程中的经验与不足,总结在更新教育理念、落实课程思政、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转变教师角色、改进教学评价、运用信息技术、培育数字素养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做到设计理念、教学实施、育人成效的有机统一,成为传道授业解惑赋能的“大先生”。

、比赛安排

本次比赛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252-20253):预选赛阶段。

1.预选赛由各院(部)结合本部门实际组织实施,与学校“教师教学能力”测评工作同步开展,并制定相应比赛方案,并于37前报送教务部备案

2.331日前,各院(部)根据本部门比赛方案完成预选赛,并将《2025教师教学能力比赛成绩汇总表》(附件2、比赛总结及活动照片报送至教务

3.各院根据预选赛结果,选拔组建教学团队(3-4/队)并推荐优秀作品参加决赛。其中,马克思主义学院推荐不少于 1 组作品基础体艺部推荐不少于 2 组作品,其余各推荐不少于 2 作品须包括专业一组和专业二组两个组别

第二阶段20254):决赛阶段。

1.47日前,各院代表队认真填写《2025年教师教学能力比赛信息统计表附件3并报送决赛文本材料,包括参赛作品实际使用的教案、教学实施报告、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材选用程序说明

2.现场决赛包括教学实施报告汇报、现场无学生教学展示、答辩三个环节。具体要求详见附件1

第三阶段:(20254-20256省赛准备阶段。根据2025年江苏省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要求,按决赛成绩推荐获奖作品参加省赛。获推荐作品需要依据专家意见、省赛文件要求进行修改完善。

决赛分组与内容

1.公共基础课程组:参赛内容应不少于12学时。

2.专业课程一组:参赛的教学内容应不少于16学时,参赛课程应为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或专业拓展(选修)课。

3.专业课程二组:参赛的教学内容应不少于16学时,其中体现教师实操演示与指导的内容不少于8学时。参赛课程为专业核心课或专业拓展(选修)课,或专周实习实训、岗位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

公共基础课程组比赛内容应依据教育部最新印发的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有关要求,进行教学设计与实施,并与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以及省定教材有关内容相对应,同时处理好课程核心素养与专业融通的问题。

专业(技能)课程比赛内容应依据教育部最新印发的专业目 录、专业教学标准,以及我省已颁布高等职业教育指导性人才培 养方案和专业核心课程标准,进行教学设计与实施。参赛作品应具有明显的专业特征,作品选题应避免明显的地区特点;作品应与时俱进,将新技术、新形态等内容纳入课程,在教学实施中具有虚实结合的教学环节,并应该经过实施。

决赛作品及材料

教学团队选取某门课程在一个学期中符合要求的教学任务作为参赛作品,完成教学设计,实施课堂教学。教学内容要符合教育部印发的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中的有关要求,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应突出思想性、注重基础性、体现职业性、反映时代性;专业(技能)课程教学内容应对接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教材的选用和使用必须遵照《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江苏省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实施细则》等文件规定和要求。鼓励推荐落实公共基础课程标准、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针对高职扩招生源特点创新教学模式、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且效果好的作品参赛。参赛作品材料包括参赛作品实际使用的教案、教学实施报告,另附参赛作品所依据的实际使用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和教材选用程序说明,具体要求详见附件1。

六、具体要求

1.参赛对象。

①参赛对象应为我校在职教师,学校正式聘用的企业兼职教师可参加专业课程组的比赛。

②每个教学团队由近3年内实际承担参赛课程或相关课程教学(含实习指导)任务的教师组成,教学团队结构合理,35岁以下(含)的教师不少于1人,具备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取得中级以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教师不少于1人;专业课程团队“双师型”教师占比50%以上。

③教学团队须明确主讲选手1名(排名第一);团队成员原则上应为同一教学单位;团队中企业兼职教师或教科研机

构专兼职教研员,最多1人。

④每位选手只能申报一个参赛作品,每组参赛作品教学内容所属的专业(须依规在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和课程均须在近3年内实际开设,并有在校生。

2.知识产权。参赛作品应为原创,引用应注明出处。如引起知识产权异议和纠纷,责任由参赛教学团队承担。

3.技术要求。所有文档资料要求规范、简明、完整、朴实。每个文件分别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案”“教学实施报告”“教材选用程序说明”为最后主题词,以PDF格式合并为一个文件提交,每个大小不超过100M。

七、奖项设置

1.单项奖。大赛设置一、二、三等奖。其中,一等奖占参赛总数的10%,二等奖占参赛总数的20%,三等奖占参赛总数的30%。学校将对获奖教师予以表彰和奖励,同时依据比赛结果,将遴选优秀选手代表我校参加2025年江苏省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

2.优秀组织奖。综合各院(部)预选赛组织情况、决赛成绩排名情况和晋级省赛情况,评定优秀组织奖。

八、其他

1.各院(部)要组织教师深入研究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方案、江苏省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方案及获奖展示作品,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教研、备赛活动,要三位一体精心组建参赛团队、资源支持团队、专家团队。

2.曾参加过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江苏省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的作品和历年校级教学能力比赛获奖作品需进行重大修改后才能参加学校比赛,“重大修改”指修改涉及面不低于50%。

3.结合学校实际,教务部组织开展教学能力比赛备赛专题指导,进一步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帮助参赛队伍更好理解赛项要求,获得优秀参赛案例经验。

4.以上安排若有变更或补充,教务部会及时发布最新通知,敬请关注。

、资料报送

参赛作品材料均线上提交,登录网址、操作指南等单独下发。

联系人:王聪,联系电话:61683

地址:行政楼402办公室。


附件1 参赛作品材料及现场比赛有关要求.docx

附件2 2025年教师教学能力比赛成绩汇总表.xlsx

附件3 2025年教师教学能力比赛信息统计表.xlsx


 

 

 

 

教务部

                                          2025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