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二级院部:
为贯彻落实学校“智慧校园三年行动计划”总体部署,深入推进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的深度融合,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科研创新能力与社会服务水平,经研究决定,启动我校专业领域垂类模型和管理、服务智能体建设项目(第一批)的征集与遴选工作。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工作目标
抢抓人工智能发展的战略机遇,通过遴选并支持一批基础好、有特色、需求切实的建设项目,打造具有我校专业特色的垂直领域大模型及一系列智能应用,构建“AI+”教育新生态,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标志性成果,为学校的数字化转型和内涵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二、项目内容
项目分为支撑教育教学的专业领域垂直大模型和支撑管理与服务的智能体建设两类。在全校范围内遴选10个左右相关专业建设水平较高、教师队伍优秀、申报意愿强烈的专业(群),组建专业领域垂类模型语料联盟,拟定建设任务。学校根据各专业承担的建设任务,为每个项目提供相应的经费资助。具体建设内容如下,其中(一)至(三)为必选项,(四)为可选项(垂域模型申报书样表见附件1、管理与服务智能体申报书见附件2)
(一)专业领域垂类模型建设(必选)
在学校自建大模型体系下,重点支持各学院依托优势专业(群),结合区域产业链需求,建设服务于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垂直领域大模型。以二级学院专业为主体,教务部、现教中心和相关行企技术人员协作开展相应专业领域垂类模型的语料库建设、模型训练、微调与测试工作。
(二)AI赋能课程开发(必选)
支持项目合作学院组建优秀教师团队(一般2—5人/团队),基于相应专业领域的垂类模型,开发AI赋能课程、速课数字人、新形态数字化教材等;每个项目至少开发3门课程。
(三)智能体开发(必选)
遴选具备优秀创意和设计方案的教师团队(一般2—5人/团队),围绕助学、助教、助训、助管、助研、助服等场景,重点开发服务于“教、学、训”一体化的智能体。
开发适应职业教育智能化转型升级需求的智能体。
(四)国际化应用(可选)
申报专业如具有较好国际化基础及海外合作意愿的院校,在不同国家或地区,完成专业领域垂类模型、AI赋能课程及智能体开发的国际化应用实践。
三、项目申报
(一)申报主体与范围
项目以专业(群)形式申报,围绕专业垂域模型建设、AI赋能课程开发、智能体构建(助学、助教、助训)等内容,面向未来课堂、未来教师、未来学校和未来学习中心等教育场景,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提升教学质量和学习体验。申报学院须参与本通知“二、项目内容”中所列的(一)至(三)项内容,并可根据自身发展规划、专业优势和实际条件,自愿选择申报第(四)项内容。
(二)申报条件
1.学院意愿。学院积极拥抱AI+教育变革,能够主动规划并推进AI赋能的教育、教学和管理模式升级,勇于探索AI+教育场景创新。愿意使用中兴通讯提供的技术、产品及生态资源开展垂类模型建设与应用。
2.专业基础。申报学院在专业领域中的一个或多个领域具有扎实的建设基础,包括完善的专业(群)体系、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健全的科研与社会服务机制。
3.产教融合。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面经验丰富,已形成较为成熟、有效的合作模式与机制。
4.教学条件。能够为项目实施提供必要的软硬件条件、教学实训场地及基础设施保障,确保专业领域垂类模型能够实现常态化、规模化应用。
5.国际化基础(适用于申报本通知“二、项目内容”中的(四))。在教育国际化方面有一定基础,如已与海外院校开展合作办学、具备海外办学经验者优先。
6.保障机制。学院能够为项目实施组建专门的项目团队、提供必要的资源等。
(三)申报要求
请于7月6日前将申报书纸质稿交至B18-105涂辉老师,电子稿发送至metc@mail.xzcit.cn邮箱,联系人涂辉(65697)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教务部
附件1: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垂域模型申报书样表.docx
附件2:管理与服务智能体申报书.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