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教学单位、教研室: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主动服务国家“发展新质生产力”战略布局,全面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大会部署,锚定《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核心任务,现就科学制定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教研活动计划相关事宜通知如下。请各教学单位深刻把握新时代职业教育的使命与挑战,以高水平教研赋能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一、教研活动时间安排
本学期固定教研活动时间为每月第1、3周的周三下午(14:00-15:30)。各学院(部)可结合教学运行实际,统筹安排,但每学期集中性、主题性教研活动总次数不得少于8次。
二、教研活动主题指引
本学期教研活动应聚焦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人才需求,以“教育强国”建设为引领,系统谋划、精准发力。各教研室需围绕以下关键领域,确定具有引领性、实践性和创新性的研究主题。
本学期重点主题包括但不限于:
1. 对接新质生产力,动态优化专业群建设。 围绕我市(省)产业布局,研讨如何服务于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生物制造等新质生产力领域。重点探索专业(群)的升级改造与数字化转型路径,重构对接产业核心岗位需求的课程体系,开发能够体现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的教学内容。
2. 实施“人工智能+”赋能行动,深化“三教”协同改革。 深入研究AI技术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智能评价、资源生成等环节的深度应用。重点推动“AI+专业”的跨学科课程融合,探索利用大模型等工具重塑教学流程,组织开展教师AI应用素养专项培训,打造AI赋能的教学创新团队。
3. 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培育现场工程师与高技能人才。 聚焦市域产教联合体与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的实体化运行,深化校企协同育人。重点研讨“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的方案设计、课程开发与实施路径,完善“工学交替”培养机制。
4. 对标职业本科标准,构建内部教学质量保证体系。 以职业本科教育的办学标准为参照,研究本专业(群)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师资结构、实践教学条件等方面的差距与提升策略。
5. 弘扬工匠精神,打造课程思政育人新范式。 深度挖掘专业领域相关的“大国工匠”、“能工巧匠”事迹,以及产业文化、质量文化等思政元素。重点研究如何将思政内容有机融入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新形态教材,设计可实施、可评价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块,落实“德技并修”根本任务。
三、教研活动要求
1. 压实主体责任。 各二级学院(部)须切实履行指导与监督职责,组织各教研室立足专业特色与发展瓶颈,科学制定计划,并填写《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教研活动计划表》(附件一)。
2. 注重成果导向。 教研活动应力求实效,杜绝流于形式。鼓励采用跨教研室集体备课、产业专家专题讲座、虚拟仿真实训教学观摩等多元化形式。活动成果应力争转化为教学标准、典型案例、改革方案或省级以上教学能力比赛作品。
3. 强化过程管理。规范做好教研活动的记录、总结与归档工作。有创新性、示范性的教研活动,应及时在院部网站等平台进行宣传报道,形成可推广的经验和品牌。学校将定期对教研活动开展情况进行专项督导检查。
4. 按时报送材料。 教研活动计划纸质稿以二级学院(部)为单位汇总,经负责人签字并加盖公章后,于2025年9月23日前报送至教务部406室曹老师处(电话:62803),电子稿发送至校内邮箱:Caokr@mail.xzcit.cn。
关于制定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教研活动计划的通知及附件.docx